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尧陵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,距市区35公里。墓高50米,周长300余米,依山傍水。祠宇依陵而建,布局紧凑,木雕精细。陵周石山悬崖,陵墓由黄土堆积而成,古柏葱郁覆盖,清流环绕而过,景色秀丽壮观。1984年中国考古研究院专家考证,陵丘属人为形成,再根据尧陵附近发现陶片推测,4000余年前人类曾在此活动居住。这与当地传说,葬尧时人们掬土成山成陵相吻合。
尧陵祠宇建于唐之前,历代均有修葺,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遗物。
金太和二年(1202年)碑(已失),与献殿西石碣记载,唐初李世民破刘武周曾晋谒尧陵。唐显庆三年(658年)在重建尧庙时,重修了祠宇,并塑了唐太宗像,明清重修尧陵时撤了唐太宗塑像,替换为尧诸臣。元中统年间靖应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之命重修尧陵;明成化17年(1481年)、弘治4年(1492年)、嘉靖18年(1539年)、万历12年(1585年)、万历18年(1591年);清乾隆年间(1786―――1789年)、嘉庆14年(1810年)、光绪16年(1891年);民国15年(1927年)、民国21年(1932年)都曾对尧陵进行过修葺补建。明嘉靖石碑线刻陵貌图,详尽记载了当时的陵貌和建筑情况,为后世修复提供了依据。1960年临汾县立碑保护,1986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